![]() 天线升降杆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天线升降杆,包括外管、内管及底座;外管套设于内管外,底座位于外管内并与内管的底部固定连接;外管的内壁上设有沿升降杆轴向延伸的第一筋条或第一凹槽,底座的外壁上与第一筋条或第一凹槽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一凹槽或第一筋条,第一凹槽与第一筋条相适配。本实用新型的外管和内管沿升降杆的轴向升降运动时,第一筋条同样在第一凹槽内升降运动,第一筋条与第一凹槽配合以对外管和内管在径向上进行定位,避免外管和内管在径向上发生相对旋转,避免天线的姿态发生改变,且第一筋条还增强了升降杆的结构强度。 公开号:CN214336895U 申请号:CN202120508165.5U 申请日:2021-03-10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许明;郭翠;王杰;殷世勤 申请人:Wuhan Zhiyua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IPC主号:H01Q1-12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天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天线升降杆。 [n0002] 天线升降杆由多节互相嵌套的管子构成,内管可在外管内升降活动,天线安装于升降杆的顶端,通过每节管子的升降可自由的改变天线的高度。实际使用中发现,内外管沿轴向升降运动时,内外管会相对转动,即发生径向运动,导致天线的姿态发生改变。 [n0003]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天线升降杆,以解决传统天线升降杆的内外管沿轴向升降运动时会相对转动的问题。 [n0004]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天线升降杆,包括外管、内管及底座; [n0005] 外管套设于内管外,底座位于外管内并与内管的底部固定连接; [n0006] 外管的内壁上设有沿升降杆轴向延伸的第一筋条或第一凹槽,底座的外壁上与第一筋条或第一凹槽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一凹槽或第一筋条,第一凹槽与第一筋条相适配。 [n0007] 可选的,外管、内管及底座均由铝合金材料制成。 [n0008] 可选的,外管与底座、外管与内管之间均具有空隙。 [n0009] 可选的,底座包括支撑管,第一筋条或第一凹槽位于支撑管上,支撑管、内管沿升降杆的轴向依次排布,支撑管靠近内管的一端与内管的底部抵接并固定连接。 [n0010] 可选的,底座还包括限位管,支撑管靠近内管的一端与限位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支撑管、限位管沿升降杆的轴向依次排布,限位管嵌入内管内,限位管的外壁与内管的内壁紧密接触。 [n0011] 可选的,内管的内壁上设有沿升降杆轴向延伸的第二筋条或第二凹槽,限位管的外壁上与第二筋条或第二凹槽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凹槽或第二筋条,第二凹槽与第二筋条相适配。 [n0012] 可选的,第一筋条或第一凹槽在外管上均匀分布,第二筋条或第二凹槽在内管上均匀分布。 [n0013] 本实用新型的天线升降杆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n0014] (1)当外管和内管沿升降杆的轴向升降运动时,第一筋条同样在第一凹槽内升降运动,第一筋条与第一凹槽配合以对外管和内管在径向上进行定位,避免外管和内管在径向上发生相对旋转,避免天线的姿态发生改变,且第一筋条还增强了升降杆的结构强度; [n0015] (2)升降杆部分节段的内管上可设置第二筋条、限位管上可设置第二凹槽,第二筋条与第二凹槽配合以对内管和底座在径向上进行定位,避免内管和底座在径向上发生相对旋转,且第一筋条还增强了内管的结构强度,相当于进一步增强了升降杆的结构强度。 [n0016]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n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天线升降杆的径向截面图; [n0018]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天线升降杆的轴向截面图。 [n0019] 附图标记说明: [n0020] 10-外管;20-内管;30-底座;301-支撑管;302-限位管;40-第一筋条;50-第一凹槽;60-第二筋条;70-第二凹槽。 [n0021]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n0022]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天线升降杆包括外管10、内管20及底座30,外管10套设于内管20外,底座30位于外管10内并与内管20的底部固定连接,外管10的内壁上设有沿升降杆轴向延伸的第一筋条40或第一凹槽50,底座30的外壁上与第一筋条40或第一凹槽50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一凹槽50或第一筋条40,第一凹槽50与第一筋条40相适配。 [n0023] 本实施例的外管10、内管20及底座30均为环型结构,径向截面可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优选可为圆环型,外管10、内管20及底座30同轴,外管10、内管20及底座30内的空间用于天线走线。底座30起到支撑内管20的作用,当升降杆的升降方式选择由底座30推动内管20运动时,由于底座30与内管20固定连接,控制底座30升降运动时,底座30还起到推动内管20运动的作用。其中,外管10的内壁上设有沿升降杆轴向延伸的第一筋条40或第一凹槽50,底座30的外壁上与第一筋条40或第一凹槽50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一凹槽50或第一筋条40,可解释为:当外管10的内壁上设有沿升降杆轴向延伸的第一筋条40,底座30的外壁上与第一筋条40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一凹槽50;当外管10的内壁上设有沿升降杆轴向延伸的第一凹槽50,底座30的外壁上与第一凹槽50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一筋条40。本实施例以外管10的内壁上设有第一筋条40、底座30的外壁上设有第一凹槽50进行说明,即图1所示。 [n0024] 本实施例中,当外管10和内管20沿升降杆的轴向升降运动时,第一筋条40同样在第一凹槽50内升降运动,第一筋条40与第一凹槽50配合以对外管10和内管20在径向上进行定位,避免外管10和内管20在径向上发生相对旋转,避免天线的姿态发生改变,且第一筋条40还增强了升降杆的结构强度。 [n0025] 另外,本实施例的外管10、内管20及底座30均由铝合金材料制成,铝合金的材质较轻,便于携带,成本低,易于加工;外管10与底座30、外管10与内管20之间均具有空隙,这样可减少外管10与底座30、外管10与内管20之间的接触与摩擦,降低内管20与外管10升降的难度。 [n0026] 本实施例的底座30包括支撑管301,第一筋条40或第一凹槽50位于支撑管301上,支撑管301、内管20沿升降杆的轴向依次排布,支撑管301靠近内管20的一端与内管20的底部抵接并固定连接。支撑管301同样可为圆环结构,如图2所示方向,即支撑管301的右端与内管20的左端抵接并固定连接,当控制支撑管301升降运动时,支撑管301的右端推动或拉动内管20运动,起到支撑并推动内管20的作用。 [n0027]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的底座30还包括限位管302,支撑管301靠近内管20的一端与限位管302的一端固定连接,支撑管301、限位管302沿升降杆的轴向依次排布,限位管302嵌入内管20内,限位管302的外壁与内管20的内壁紧密接触。容易想到,在支撑管301与内管20长时间使用后,若底座30仅包括支撑管301,则支撑管301与内管20之间的固定连接仅能依靠支撑管301的端部与内管20的底部实现,结构强度低。本实施例中,支撑管301、限位管302实际是一体成型,支撑管301、限位管302的内径相同,支撑管301的外径大于限位管302,支撑管301、限位管302的连接处实际构成了一个台阶状的结构,台阶状的结构对内管20进行支撑,且限位管302嵌入内管20内后,可通过限位管302与内管20的固定连接实现底座30与内管20的固定连接,台阶状结构的底座30与内管20之间连接的稳定性更高。 [n0028]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优选内管20的内壁上设有沿升降杆轴向延伸的第二筋条60或第二凹槽70,限位管302的外壁上与第二筋条60或第二凹槽70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凹槽70或第二筋条60,第二凹槽70与第二筋条60相适配。这里可以解释为:若内管20的内壁上设有沿升降杆轴向延伸的第二筋条60,则限位管302的外壁上与第二筋条60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凹槽70;若内管20的内壁上设有沿升降杆轴向延伸的第二凹槽70,则限位管302的外壁上与第二凹槽70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筋条60。本实施例以内管20的内壁上设有第二筋条60、限位管302的外壁上设有第二凹槽70为例。同第一筋条40与第一凹槽50的原理相同,本实施例中升降杆部分节段的内管20上可设置第二筋条60、限位管302上可设置第二凹槽70,第二筋条60与第二凹槽70配合以对内管20和底座30在径向上进行定位,避免内管20和底座30在径向上发生相对旋转,且第一筋条40还增强了内管20的结构强度,相当于进一步增强了升降杆的结构强度。另外,可优选第一筋条40或第一凹槽50在外管10上均匀分布,第二筋条60或第二凹槽70在内管20上均匀分布,这样可确保径向定位及增强结构强度的效果最好。第一筋条40、第二筋条60的横截面可为半圆形,摩擦力低,便于运动。 [n0029]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Claims (7) [0001] 1.一种天线升降杆,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10)、内管(20)及底座(30); 外管(10)套设于内管(20)外,底座(30)位于外管(10)内并与内管(20)的底部固定连接; 外管(10)的内壁上设有沿升降杆轴向延伸的第一筋条(40)或第一凹槽(50),底座(30)的外壁上与第一筋条(40)或第一凹槽(50)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一凹槽(50)或第一筋条(40),第一凹槽(50)与第一筋条(40)相适配。 [000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升降杆,其特征在于,外管(10)、内管(20)及底座(30)均由铝合金材料制成。 [000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升降杆,其特征在于,外管(10)与底座(30)、外管(10)与内管(20)之间均具有空隙。 [0004]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升降杆,其特征在于,底座(30)包括支撑管(301),第一筋条(40)或第一凹槽(50)位于支撑管(301)上,支撑管(301)、内管(20)沿升降杆的轴向依次排布,支撑管(301)靠近内管(20)的一端与内管(20)的底部抵接并固定连接。 [0005]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升降杆,其特征在于,底座(30)还包括限位管(302),支撑管(301)靠近内管(20)的一端与限位管(302)的一端固定连接,支撑管(301)、限位管(302)沿升降杆的轴向依次排布,限位管(302)嵌入内管(20)内,限位管(302)的外壁与内管(20)的内壁紧密接触。 [0006]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天线升降杆,其特征在于,内管(20)的内壁上设有沿升降杆轴向延伸的第二筋条(60)或第二凹槽(70),限位管(302)的外壁上与第二筋条(60)或第二凹槽(70)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凹槽(70)或第二筋条(60),第二凹槽(70)与第二筋条(60)相适配。 [0007]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天线升降杆,其特征在于,第一筋条(40)或第一凹槽(50)在外管(10)上均匀分布,第二筋条(60)或第二凹槽(70)在内管(20)上均匀分布。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CA2685217A1|2006-03-30|Plug, method of expanding inside diameter of metal pipe or tube using such plug,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metal pipe or tube, and metal pipe or tube CN107623406A|2018-01-23|多节自动伸缩杆 CN214336895U|2021-10-01|天线升降杆 GB2397084A|2004-07-14|Contractable and expandable tubular wellbore system US8715094B2|2014-05-06|Hollow transmission shaft US2354806A|1944-08-01|Extensible assembly CN110429555B|2020-06-19|一种电缆搭接器具 CN201209606Y|2009-03-18|伸缩杆的扩张装置 CN205690033U|2016-11-16|一种空心螺旋杆双螺旋装置 CN203770861U|2014-08-13|一种hdpe螺旋波纹管 CN210305150U|2020-04-14|一种便于调节内径的管道撑圆装置 CN201099952Y|2008-08-13|室外防攀爬水管组件 CN207712130U|2018-08-10|一种带有渐变式弧形手柄压块的汽车转向管柱 CN202601230U|2012-12-12|无支撑扩径钢芯铝绞线 WO2004047218A2|2004-06-03|Verkleideter antennenträger CN106545631B|2019-04-23|一种带锁闭机构的储能装置 CN202507531U|2012-10-31|聚乙烯缠绕结构壁管复合成型支撑装置 JP2753626B2|1998-05-20|伸縮ポール US8766537B2|2014-07-01|Infrared halogen lamp with improved efficiency CN206458130U|2017-09-01|一种可调节的塑料舞台支撑装置 CN210898462U|2020-06-30|一种高强度通信用穿线管 CN210658458U|2020-06-02|一种井筒 CN211507395U|2020-09-15|变压器线圈支撑装置 CN208106905U|2018-11-16|一种推杆 CN210598241U|2020-05-22|一种一体化单顶结构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120508165.5U|CN214336895U|2021-03-10|2021-03-10|天线升降杆|CN202120508165.5U| CN214336895U|2021-03-10|2021-03-10|天线升降杆|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